焦點
-
iBUFFALO BSMPA09大電流USB充電座實測開箱,4A出力充電器中的優質精品!
現代人手上除了手機外,還有平板電腦、行動電源、智慧手錶等等智慧型裝置需要每天充電,且幾乎每項產品都可以透過USB來充電,造成了每個人身上都有好幾個不同用途的充電器。如果加上其他家人的充電器,每次充電時,大家得要一起搶壁插,不然就得多拉一條延長線插座出來使用,不但不美觀外,有時候還會因為充電器太大多佔據了一個插座,甚至看到排排站的USB充電器時,還得辨識一下哪個才是自己手機的原廠充電器,深怕因為插錯而損壞手機,實在非常麻煩。如果USB充電器能像延長線插座那樣,一次能提供好幾個埠來充電,就可以不用再準備那麼多USB充電器,讓充電變得更方便。 這款由日商巴比錄所推出的USB充電座,產品型號為iBUFFALO BSMPA09,就具備了4個USB充電埠,提供最大4.2A的供電能力,平均的分布在充電座主機的左右兩側,並且規劃為一邊提供Apple裝置使用,另一邊提供給Android手機、平板充電使用。雖然說廠商建議按照所規劃的USB埠來充電,但筆者實際將iPad Air接到Android的USB埠仍然可以正常充電;將HTC Butterfly 2手機插在Apple端的USB 埠上,同樣也能快速充電。 這邊必須做個特別說明,日商BUFFALO為日商Melcoinc的子公司,iBUFFALO則為BUFFALO旗下的子品牌,主要的商品為數位生活周邊,共分成PC Life、Mobile Life與Living Life產品線。這次介紹給大家的iBUFFALO 4A大電流USB充電座:iBUFFALO BSMPA09,則是屬於Mobile Life產品線。 也因此,這次BUFFALO的iBUFFALO充電器產品線的名稱上面,有人直接叫BUFFALO,也有人叫iBUFFALO。事實上,正確的產品名稱,叫做iBUFFALO 4A大電流USB充電座。正確的產品型號,叫做iBUFFALO BSMPA09。當然,充電座,也有人叫充電器。 此USB充電座可提供總共4.2A的電流輸出,因此最多可以幫4支手機進行充電,可分別提供1.0A x4的電流輸出;若要幫平板充電,則最多只能幫兩台平板同時充電,可提供2.1A x2的電流。比較奇特的是,專為三星Galaxy Tab平板,iBUFFALO還提供了一個轉接頭,表示需使用轉接頭才能進行充電。 看完外觀說明與規格介紹後,接下來我們就實際測試一下iBUFFALO 4A大電流USB充電座的充電能力吧!這款充電器並沒有太複雜的使用方式,只要把需要充電的裝置接上即可。實際測試時,連接一台iPad與一台Android平板電腦都可以正常充電,連接四台手機也可以同時充電,比較可惜的是受限於總電流輸出只有4.2A,無法多台平板與手機同時充電。不過,跟只提供一個USB充電埠的充電插頭比起來,已經好用很多,往後要幫手機、平板充電就不需要再連接好幾個USB充電器了。 這次,介紹給大家的是iBUFFALO BSMPA09,是屬於4A大電流USB充電座。此外,iBUFFALO USB充電器種類繁多,以4-Port機種來說,總共就有4款: ※iBUFFALO BSMPBAC02,是iBUFFALO BSMPA09的改版。兩者本體是一樣的產品,只差標示的產品型號不同,總電流輸出皆支援4.2A。由於iBUFFALO BSMPA09外包裝盒標示不正確,上頭標示寫著出力4A,細部說明又寫說出力4.2A,因此做了產品外包裝盒改版,同時也更換了新型號。目前,台灣BUFFALO只有引進舊版iBUFFALO BSMPA09,iBUFFALO BSMPBAC02並沒有輸入台灣公司貨。 ※台灣BUFFALO公司貨,目前只有引進iBUFFALO BSMPA09與iBUFFALO BSMPBAC05 不過畢竟與USB充電直接連接的都是價格較高的行動裝置,因此還是建議玩家挑選有口碑、有品質、有認證、有保固的品牌產品,iBUFFALO 4A大電流USB充電座,就是個不錯的選擇。有趣的是,因為該產品的銷售通路包含了實體賣場、店家、網路商城、網路賣家等等,加上每個地方的價格也都不相同,建議大家真的要多看看、多比較。 PCDIY!創刊於1996年12月,PCDIY!電腦硬派月刊平面雜誌開始發行,同時成立了PCDIY!官網,後來又從平面時代,進入了網路時代,PCDIY! online也跟著成長茁壯,接著進入了社群時代,PCDIY!粉絲團成立。看過了這麼多的產業變遷、世代交替,也看到了無數的機會與挑戰。PCDIY!感謝讀者長久以來的支持,讓我們可以持續成長、茁壯,並且從平面時代,邁向網路時代,以及社群時代。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以及PCDIY!官網流量飛快速度往前衝,加上alexa台灣以及全球排名不斷向前進,以及facebook粉絲數繼續往上邁進,我們在此跟廣大的PCDIY!讀者群分享這個喜悅。 歡慶「PCDIY!十九週年慶」,全新推出的「PCDIY!玩家團購」活動。這邊,特別提供了限量名額,以比市價還要便宜的價格,來買到優惠商品。本次選出來的PCDIY!超靚品,特惠價格數量有限,先搶先贏。PCDIY!粉絲們可別錯過喔! USB充電器因為進入門檻不高,因此只要在網路隨便輸入關鍵字搜尋,隨便就能找出上千樣商品,從2埠、4埠、5埠、6埠、10埠甚至到20埠以上都有,且外型多樣化,有些還具備特殊功能,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價格更是大亂戰,有通過國家檢驗和沒通過的價差可以高達10倍以上,有些賣家為了攬客,除了價格殺到見骨外,還多送價格更高產品,讓人匪夷所思。然而,購買USB充電座的話,並不一定價格貴的比較好,也不是充電埠多就比較棒,而是要適合自己的需求,以這款iBUFFALO 4A大電流USB充電座BSMPA09來說,由於高貴不貴,方便好攜帶,無疑是USB充電座中的優質選擇! iBUFFALO 4A大電流USB充電座,最大優勢就是體積輕巧,原廠提供一年保固,充電座的電源插頭採用可折疊的收納設計,相當方便好攜帶,等於不需要外接電源線,要充電時只要把插頭旋轉出來,接上電源插座就能使用,大大增加了可攜性,比起市售還要加裝電源線的USB充電器來說,真的是方便上了許多。同時還具備大電流,4.2A供電就能滿足了一般使用上的需求,可同時替多樣智慧型裝置充電,不僅減少了等待充電的時間,也省去了每次出門要帶一大堆不同規格尺寸USB充電器的煩惱,等於一顆抵四顆,以後出門,不管去洽公出差,或者出遠門旅行,只要帶上一組iBUFFALO 4A大電流USB充電座,就輕鬆搞定沒煩惱囉! 廠商名稱:巴比錄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660-88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
宇瞻 Apacer Pro II AS510S 256GB SSD 實測開箱,入門級固態硬碟中的物超所值之選!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江山輩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這用來形容硬碟市場,一點都不為過。傳統硬碟,又稱為機械硬碟,採用機械馬達,英文稱為Hard Disk,或簡稱為HDD,透過磁錄讀寫技術,透過精密磁頭,在碟盤上讀寫資料。這樣的傳統硬碟技術,經過了數十年的演進,到了現在主流的2.5吋、3.5吋碟盤尺寸,5400轉、7200轉、10000轉與15000轉主軸馬達,2.5吋最大4TB,3.5吋最大8TB、10TB儲存容量,是現今最經濟實惠的儲存方式。不過礙於馬達有噪音,機械構造會磨損,磁頭可能會卡住,碰撞可能會故障,馬達運轉很耗電,加上會運會產生費熱,而且,主軸馬達採用固定轉速,存取效能有著無法突破的瓶頸,這些都是傳統硬碟難以突破的障礙。這就讓新一代的固態硬碟,有了突破的機會。 固態硬碟,又稱為電子硬碟,把資料儲存在快閃記憶體裡面,英文稱為Solid State Drive、Solid State Disk或Electronic Disk,英文簡稱為SSD,把資料儲存在SLC、MLC或TLC的NAND Flash裡面,分別做成SLC SSD、MLC SSD或TLC SSD。最新的SSD,則基於MLC、TLC結構開發出3D NAND Flash。3D NAND Flash,也稱為V-NAND Flash,是屬於垂直結構的發展,以3D方式堆疊而成。Intel與Micron的IM Flash,最新則提出了3D Xpoint Flash,結合了DRAM與NAND Flash的優點,目前已經做出樣品,商品化預計在2016年,將會有速度更快的3D Xpoint SSD出現。然而,即便Flash一直降價,讓SSD的價格更具競爭力,但仍無法跟HDD抗衡。不過,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加上消費者要求更好的價格,固態硬碟市場也出現了急遽的變化,影響價格最重要的兩個關鍵零組件,快閃記憶體與控制器,價格都持續下跌。快閃記憶體,在先進製程的進步,良率提昇之下,價格持續下跌,主流MLC Flash價格持續下降,更便宜的TLC Flash也趁勢追擊,控制器也在台系業者加入戰局之下,由原先主導市場的美系、韓系業者,改由價格教具優勢的台系業者稱霸市場。SSD,就在關鍵零組件的價格下滑之下,品牌固態硬碟的零售價格,則越來越平易近人。這次,PCDIY!測試中心簡于晴,要介紹給大家的,則是由我們台灣上市公司宇瞻科技,所推出這款物超所值的Apacer Pro II AS510S 256GB SSD。 宇瞻科技,英文為Apacer,原先為傳統記憶體模組大廠,後來,先是跨足快閃記憶體儲存,切入工業電腦市場,以及消費性市場,接著,也進入了數位3C市場,以及雲端儲存應用領域。根據,根據DRAMeXchange所發佈的調查資料:「 」,以各家記憶體模組廠的DRAM營收為依據,所得到的調查結果,2014年全球記憶體模組第八強,第八名就是宇瞻Apacer,市佔為2.26%,也因此,宇瞻科技可以說是記憶體模組業者裡面佼佼者,屬於前十強的品牌供應商。 說到1997年04月26成立的宇瞻科技,就不能不說到,宇瞻科技原先有個富爸爸,那就是宏碁電腦acer,原先為旗下子公司之一,後來隨著宏碁acer切割非核心事業,陸續出脫持股,後來陸續引進新股東,大股東名單裡面,原先則有先前是記憶體大廠,現在則是轉型晶圓代工大廠的力晶PTC,以及同是記憶體模組大廠的威剛科技ADATA。2015年初,宇瞻科技宣布,展開第三波升級計畫,3.0升級計畫,則在行動裝置、物聯網與雲端運算的發展下,強化工業控制、行動裝置、雲端及電競四大領域。跟其他記憶體模組同業比起來,宇瞻科技早看到市場趨勢,2015年初,宣布與群聯電子PHISON策略聯盟。群聯電子參與宇瞻科技私募,購入股票1.5萬張,入股3.8億元,群聯電子成為力晶PTC與威剛科技ADATA科技之後的法人大股東,股權佔9.9%。然而,2015年固態硬碟市場,果然迅速起飛,需求量大增,但價格下殺快速,台系控制器業者發動價格戰,吃下原先由美系、韓系控制器業者的市場。宇瞻科技,除了是記憶體模組大廠,也是固態硬碟專家,目前固態硬碟產品線,看得出來,已經全線採用了群聯電子解決方案。然而,PCDIY!測試中心簡于晴,說了這麼多的背景介紹,現在,則要開始進入這次的主軸,這次要介紹給大家的Apacer Pro II AS510S 256GB SSD,它的核心控制器,則就是採用了群聯電子的PHISON PS3108-S8。 Apacer Pro II AS510S 256GB SSD,它的核心控制器,採用了群聯電子的PHISON PS3108-S8。這邊要特別注意,群聯電子PHISON,與群聯科技ezlink,兩間都叫群聯,但一家的名字後面是電子,另一家的名字後面是科技,兩間公司是不一樣的法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群聯科技ezlink,最新中文名稱已經更名為意先科技。群聯電子PHISON,目前的SATA 6Gb/s固態硬碟控制器產品線,入門型控制器則有PS3108-S8(PS3108-A8)、PS3109-S9(PS3109-A9),進階型控制器則有PS3110-S10(PS3110-A10),至於最新的PS5007-E7(PS5007-A7),則是PCIe 3.0 x4的NVMe SSD。搭載PS3108-S8控制器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可達:520MB/Sec,寫入速度可達:460MB/Sec,搭載PS3109-S9控制器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可達:520MB/Sec,寫入速度可達:200MB/Sec,搭載PS3110-S10控制器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可達:550MB/Sec,寫入速度可達:530MB/Sec,至於搭載最新PS5007-E7控制器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可達:2600MB/Sec,寫入速度可達:1300MB/Sec。 這次Apacer Pro II AS510S 256GB SSD,他內部關鍵零組件,用的控制器主角,就是PHISON PS3108-S8,它還有個姊妹產品叫做PS3108-A8,這則是具備AES加密功能的版本。PHISON PS3108-S8,出貨控制器上面打的編號,為PHISON PS3108-S8-I。這兩顆控制器,都是歷史悠久的產品,為2013年開發出來的SATA 6Gb/s控制器,向下相容於SATA 1.5Gb/s與SATA 3Gb/s。內部採用55奈米製程,內部採用ARM雙核心,採用八通道存取架構設計,支援目前市售10奈米與20奈米世代製程的SLC Flash與MLC Flash,採用 72bit/1KB ECC BCH,快取記憶體則支援2Gb與4Gb,搭載PS3108-S8控制器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可達:520MB/Sec,寫入速度可達:460MB/Sec。不過,它有4個美中不足的地方,存取速度還不夠快,快取記憶體只支援DDR3,最大容量只能做到1TB,以及不支援更便宜的TLC Flash,然而,這幾個缺陷,在隔年推出的PS3110-S10,已經補足了這些缺憾,改採ARM四核心,速度更快,快取記憶體支援DDR3與DDR3L,最大容量到2TB,也支援TLC Flash,並升級到120bit/2KB ECC,就連快取記憶體也提昇支援2Gb、4Gb與8Gb,介面也升級到支援SATA 3.2,讀寫速度可達:550MB/Sec,寫入速度可達:530MB/Sec。 Apacer Pro II AS510S SSD,算是近幾年來,宇瞻科技進入固態硬碟市場的主力。Apacer Pro II AS510S SSD,用的是群聯電子的解決方案。不過,每個版本用的PHISON控制器不一樣,快閃記憶體品牌與版本也不同,目前控制器看到的有PS3108-S8,以及PS3109-S9,快閃記憶體看到的有Micron,以及TT。TT則是所謂的非原廠顆粒,坊間雖稱為TOSHIBA品牌,來源可能取自TOSHIBA,但實質上,是屬於另一個快閃記憶體品牌。由於世界NAND型快閃記憶體大廠,製造SLC Flash、MLC Flash與TLC Flash,以及最新V-NAND的3D Flash,只有Intel、Micron、TOSHIBA、SanDisk、SAMSUNG與SK Hynix,當然還有些小廠,不過,由於快閃記憶體大廠殺價砍到血流成河,小廠的話,也是生存不易。TT品牌快閃記憶體,研判則是向快閃記憶體上游,購買UTT或ETT顆粒,再自行測試、封裝的快閃記憶體品牌。UTT是未經過任何測試即銷售的記憶體顆粒,ETT則是經過一定有效測試,但未完全測試的記憶體顆粒。在台北光華商場,這個電腦零組件的戰場,是兵家必爭之地,固態硬碟廝殺特別激烈,已經到了天下大亂,打起世界大戰的濃濃煙硝味。在這樣市場激烈競爭的態勢之下,Apacer Pro II AS510S SSD還是闖出一條自己的道路,除了擁有算是中上的存取效能,加上零售價格,持續不斷的跳水,符合台灣消費者喜歡便宜又大碗的胃口,訴求物超所值,主打的是兼具效能與價格,很快的就在固態硬碟市場上,建立起不錯的口碑。 我們這次拿到的Apacer Pro II AS510S SSD系列256GB,其型號為AP256GAS510SB,Windows 7 SP1 x64格式化後容量為238.35GB,市場上目前買到的韌體版本為AP077PB0,目前並沒有新的韌體,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固態硬碟。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Apacer AS510S 256GB 256.0 GB。韌體版本為AP077PB0,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不過,並沒有顯示支援DevSleep,也沒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則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AP077PB0,偵測出來的平均速度為67MB/s。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238.47GB。 這邊使用7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46.4MB/Sec,寫入速度:310.6MB/Sec。在0Fill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33.5MB/Sec,寫入速度:529.9MB/Sec。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523.8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498.5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表現還不錯。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2381.35,效能表現得到的分數算很高。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15.28MB/Sec,寫入速度:284.88MB/Sec,總分達到了529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還算平順,沒有突然掉速狀況發生!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46.642MB/Sec,寫入速度:291.333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555.383MB/Sec,寫入速度為534.495MB/Sec。 現在,若你要去台北光華商場,購買最便宜的MLC SSD,要品牌大廠,又要效能好,還得價格便宜,以及提供基本的三年保固,這時候,你就會發現這款Apacer Pro II AS510S SSD。以原價屋的報價來看,64GB版本報價:999元,128GB版本報價:1,299元,256GB版本報價:2,399元,。 要注意,MLC SSD與TLC SSD可是不一樣等級的固態硬碟,比價的時候,可要睜大眼睛看清楚,若MLC SSD與TLC SSD價格相同的時候,原則上,MLC SSD會比較好。 這次,PCDIY!實測開箱了Apacer Pro II AS510S 256GB SSD之後,讓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台系控制器群聯電子也有不錯的效能,尤其是採用的這款PHISON PS3108-S8-I控制器,早在2013年09月12日正式推出,歷經了市場兩年多嚴苛的考驗,目前韌體方式也已經非常成熟,而搭載這款控制器的Apacer Pro II AS510S SSD,銷售也有一段的時間,以便宜的價位,優異的效能,來切入市場,銷售狀況一直還不錯。當然,在預算有限之下,想要體驗固態硬碟的超速快感,又不想要花太多銀子,這款由宇瞻科技所推出的入門級固態硬碟,無疑是物超所值之選! 廠商名稱:Apacer -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267-80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be quiet!電源供應器爆假貨,引爆了鍵盤大戰!
批踢踢實業坊PTT,這一兩天有個網友PO文:「Re: [閒聊] 黑心 power小廠回收零件當新品用」原本網友,只是在聊「黑心電源供應器」,卻意外扯出了案外案,整個目光的焦點,轉移到了「欣亞數位」用「1790元」賣「BQ 550W 80PLUS銅牌 模組化電源供應器 三年免費保固 一年換新(代理商環保紙盒包裝)」上面。接著,又有網友PO文:「[閒聊] 八卦有人亂爆卦囉」,黑心電源供應器的話題越演越烈,再來,批踢踢實業坊PTT電腦採購板板務 anedo提出:「原文鎖文。主要是因為,.帳號使用vpn,使用vpn等跳板發文,板務基本上不會視為正常使用者。」事情越鬧越大,引爆了鍵盤大戰! --------------- --------------- be quiet!電源供應器爆假貨,風波越演越烈,很快的,馬上就引起了很多玩家與專業用戶的注意。「Re: [閒聊] 黑心 power小廠回收零件當新品用」這篇文章,是2016-04-18 PM20:17:04發文,PM20:17:04就有網友推文,開戰囉。 然後,就有網友說,藝人店真的這樣搞?唔啊...(抖。接著出現,等等應該會有人說,反正有保固就好,重工沒關係的言論。再來出現,哦幹,這個有猛,欣亞還這樣搞的。然後,網友提到,靠 這樣以後工業包裝的東西還是少碰為妙?然後,網友說,沒了那個BQT標記,550W的999沒人會推。再來,網友呼叫小蜜蜂,說到欣亞哥們這時候要站出來R。再來,網友提到,水貨沒說不能買 只是不要用代理商貨的價錢買到水貨。然後,玩家發現,發文的IP真特別 跳到日本了。也有人說,這也就難免了吧 畢竟沒有證據就跟黑函差不多。網友提到,有人要寄信問bqt看看是否真有這件事嘛?的確問一下be quiet 就知道真假了!然後,有人說,怎麼不貼 "樹昌"的 最新消息呢? 感覺是開小號帶風向。(PTT網友推文彙整) 電源供應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品牌、機種選擇眾多,除了製造商品牌,像是:海韻(Seasonic)、全漢(FSP)、康舒(AcBel)、保銳(Enermax)、七盟(Seventeam)、台達電(Delta)、振華(Super Flower)、至寶(Top Power),還有通路商品牌,像是:杰強(J-POWER),還有完全的品牌商,像是:麗思頓(be quiet!)、海盜船(Corsair)、安鈦克(Antec)、連鈺(T.C.STAR)、曜越(Thermaltake)、銀欣(Silver Stone)、技嘉(GIGABYTE),當然,還有很多品牌,也有不少完全在背後,只做代工的製造商。 當然,為什麼那麼多品牌商,本身不設計、製造電源供應器,卻跳下來賣電源供應器呢?這是因為,電源供應器,在製造商這邊,是秤金秤兩在賣,在賣的時候,卻很吃品牌這一套,品牌推得好,無論什麼價格,消費者都買單,利潤自然就好。價格的差異,除了本身的用料、設計、品質,以及保固之外,取決於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同度,這也就造成了品牌之間的差異。說白一點,若本身品牌推得好,光吃電源供應器這塊,就吃不完了。以歐美紅不讓的海盜船(Corsair)來說,本身並不是電源供應器製造商,但無論價格多貴,多麼的高檔,玩家就是買單。換個角度來看,一樣的高階電源供應器,真正的製造商品牌,賣不掉,沒有工廠的完全品牌商,卻有辦法賣得掉。別人賣不掉,某個品牌,就有辦法賣掉,而且訂單源源不絕,這不就是經營品牌的價值,以及魅力的所在嗎? 電源供應器,一直有所謂的黑心貨。比較常見的,有所謂的黃金樣品,黃金樣品又稱為Golden Sample,也就是送測80 PLUS認證的,送測媒體評測、開箱文的,使用的是特製的超規高檔樣品,市售的則是真正量產的產品,兩者不同,市售的東西,經過重重的換掉,降低成本,本質根本不一樣,規格也大不相同,這是電源供應器業界,不能說的祕密。然而,所謂的黑心電源供應器,簡單來說,可分為,超標的產品,偷料的產品,與黑心料件的產品。 電源供應器市場,一直很亂,這是不爭的事實。超標的電源供應器,市場上一直都存在。最常見的,是在機殼與電源供應器的組合,機殼加電源的套裝,明明標示附贈500W電源供應器,結果只有250W的規格。 另外一種以假亂真手法,一般正規的電源供應器,標示600W,是+12V可以輸出的瓦數,可達600W。 超標的電源供應器,標示600W,指的是峰值,最高瞬間輸出,可達600W。還有另一種,超標的電源供應器,標示600W,指的是+3.3V、+5V與+12V的輸出總和,可達600W。 偷料的電源供應器,比較常見的,是偷瓦數,換了料件,簡單來說,明明是600W,卻只給你500W,當用電比較大的時候,電源不足,就容易出現當機、重新開機的狀況。另一種也很常見的,標示日系電容,用的卻是雜牌電容。還有一種,是偷保護系統,正常的電源供應器,應該有過電流保護、過負載保護、過電壓保護、低電壓保護、過溫度保護與短路保護,當偷了某些料件之後,會缺少了原本該有保護功能,萬一出現了異常狀況,就有可能出現電源供應器炸掉,或者,燒掉電腦上所有接電的零組件狀況。 黑心料件的電源供應器,比較常見的,就是電壓輸出不穩,以後夾雜高頻訊號,使用回收再度使用的線圈,或者使用了比較差的料件,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事實上,用了回收再度使用的料件,這樣的電源供應器,用起來實在令人不安心。 值得注意的,由於台灣、中國,是代工、製造重鎮,可以說是電源供應器的故鄉,許多知名電源供應器製造廠商、代工廠商,全都是隸屬於台灣品牌,工廠設在中國大陸,也因此,時常出現所謂的工廠流出貨,之前比較常出現的,是所謂台達電(Delta)的電源供應器,不過,後來各電源供應器製造廠商、代工廠商,也開始針對流程控管,嚴謹的控管之下,比較少出現這樣的狀況。 然而,很重要的,由於電源供應器,吃品牌吃得很重,品牌電源供應器業者,有眾多的製造廠商、代工廠商可以挑選,也因此,要是無法控管產品的出貨,恐怕接下來,就不找你代工了。不過,即便如此,代工廠流出的電源供應器,也時有所聞。 還有一種狀況,是所謂的報廢翻新品電源供應器。由於品牌電源供應器業者,會直接找製造廠商、代工廠商,來處理維修品、報廢品,再找回收處理廠商,進行報廢處理,萬一控管不當的話,這就有可能出現報廢翻新品的狀況,不過,這樣的情形並不多見。 目前,be quiet!電源供應器假貨,整件事情,可以說撲朔迷離。目前,已經有玩家投訴,買到的假貨,清一色是be quiet! DARK POWER PRO系列,型號為BQT P7-Pro-550W。 目前,整理玩家買到的假電源供應器,清一色是be quiet! DARK POWER PRO系列,型號為BQT P7-Pro-550W。共有兩個版本,一個有打上be quiet!字樣,另一個則沒有be quiet!字樣。 再來,焦點轉移到欣亞(網友俗稱:藝人店)、原價屋(網友俗稱:高價屋)與AUTOBUY購物中心(網友俗稱:機車店)的大戰。 網友說,你這樣講我以後都不敢叫藝人的貨了拉!!!再來,網友提到,去原價屋一樣有機率代理商的錢買到水貨啊 商人嘛XD然後,就有網友說,我也覺得怪怪的 原來抵制水貨 就可以算是欣亞工讀生,? 我幾乎每篇都推 欣亞/機車網/京樺 耶。還是你覺得 我用欣亞估價單 我就是欣亞工讀生?如果我真的是工讀生 那我大可推這顆power啊 我怎麼記得我配這個power的次數 5根手指頭數的出來?接著,有人回,所以重點是欣亞是否用水貨 騙你是公司貨 這件事。則有人提出,這種東西可以叫水貨?網友提出,樓上要說假貨 回收貨也行 重點是要有證據啊!(PTT網友推文彙整) 接著,變成真貨與假貨的大戰。 網友說,常見的事情吧 用水貨怎麼可能找代理商處理 他又沒賺,再來,網友回文,水貨=/=假貨,網友則提出,水貨賣代理商的價錢 到底有沒有問題啊? 買水貨目的?炒著炒著,有人質疑,看來下架了,我八點多的時候還看的到。網友則說,網頁不見了 怎麼那麼快就下架了。網友則劈,剛出來還有看到網頁 大概這文章爆出來 馬上下架惹。網友則回覆,再來就看欣亞自己要怎麼凹了,這應該連水貨都不算的,也敢賣,只差閉嘴沒有正式說那個是假貨了。(PTT網友推文彙整) 很快的,有人發現了be quiet!的聲明,以及代理商的態度。 網友提出,剛看完聲明 是閉嘴公司跟代理商都不保喔 不是水貨。網友看到,be quiet!以及本公司授權電源產品代理商 樹昌實業,有限公司 皆不提供任何售後保固服務 GGGGGGGGGG。再來,網友質疑,欣亞為啥要下架呢?網友回覆,表示它聽到了?表示欣亞小蜜蜂一直再盯阿w。網友則說,真不敢相信欣亞敢做這種事..。再來,就有網友說,靠我用的是這顆dark pro。網友則同情表示,那不幸燒起來火災要算誰的。網友則說,這顆應該是拿DARK PRO不知道哪來的皮裡面包鬼東西。網友則提說,哇 這ip在東京都耶,藝人店什麼時候這麼屌,拓展版圖到東京都去拉?接著,有人神回,可能買了一顆後 飛到東京去開箱吧?接著,網友提到,其實 看登入跟發文還有IP 猜也猜的到是誰在搞鬼啊..。接著,過沒多久,這篇文章就被鎖文了,網友另開戰場,繼續鍵盤大戰,整個風暴延伸到了八卦版。結果,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PTT網友推文彙整) ================= 看到這篇文在討論黑心 這讓我想到前幾天朋友去欣亞數位買電源供應器的事情 強者我朋友也是看網友的推文購買了一個BQ 550W 80PLUS銅牌 模組化電源供應器 雖然說電源供應器的鐵殼本體上有be quiet!字樣,但包裝跟be quiet!相差很多 詢問店員後他們說這個是改新包裝,一樣是代理商的貨,只是保固就縮減成三年 當下不疑有他就結帳買回家做使用,來餵GTX750Ti上機使用 因為用$1790可以買到be quiet! 550W 模組化電源供應器真的是很超值! ====== 但是!這就是悲劇的開始 ====== 回去上機使用了一段時間就開不了機了,於是打電話去向be quiet!客服詢問該怎樣換修 沒想到得到的答案是欣亞數位此款販售的電源供應器非正常品,因此只能送回欣亞數位! ====== 你有沒有覺得哪邊怪怪的? ====== 既然是代理商貨 為何原廠不保 再更深入的跟原廠了解以及上網爬文找資料才發現到不為人知的秘密 原來此款 "BQ 550W 模組化" 是從國外拉報廢料件回台灣自行重工,借屍還魂的 ^^^^^^^^^^^^ 包裝外面有資訊 而目前be quiet!也已經進行相關的法務流程,之後會怎樣還不太清楚 最近常常看到板上的大大使用欣亞數位的菜單推文 http://i.imgur.com/TcsIfHn.png ================= PCDIY! online持續追查。原來,18小時之前,be quiet!原廠,麗思頓有限公司,已經分別在台灣官網,以及官方台灣粉絲團,公佈了最新消息。 網友的力量,真的非常強大。這次,一顆電源供應器,引爆了鍵盤大戰,可以說令人始料未及。 這也凸顯出,玩家對於電源供應器,可以說是又愛又恨,總希望好的電源供應器,可以賣便宜一點,但真的賣便宜了,又怕買到假貨、黑心貨。也因此,怎麼挑選一款優質的電源供應器,這真的是個傷腦筋的問題呀! 這次,be quiet!電源供應器爆假貨,引爆了鍵盤大戰!截至目前為止,由於還沒與 be quiet! 原廠「麗思頓有限公司」,以及be quiet!代理商「樹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取得正式的聯繫,因此尚無法確認「欣亞數位」用「1790元」賣「BQ 550W 80PLUS銅牌 模組化電源供應器 三年免費保固 一年換新(代理商環保紙盒包裝)」,到底是原廠正品,還是假貨、黑心貨,亦或是代工廠流出貨。 PCDIY online這邊將持續針對這個假貨事件進行追蹤。當然,不管後續發展如何,可以確認的,不管什麼是什麼產品,電源供應器也一樣,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呀! ---------- 是本公司所銷售之電源供應器 2.此電源供應器為本公司從國外貿易商進口,當初進口之照片 3 此批電源進口後 經檢測 對主機板有相容性的問題所以必須修改才能使用於電腦上 所以我們才將此電源供應器上,之原始有品牌商標貼紙撕掉,重新貼上只有此電源規格型號之規紙如 型號貼紙同時也將此電源供應器外殼烤黑漆,以有所區別!我們 在每台電源供應器上都貼有一張識別標籤 售後服務並由本公司負責3年保固一年免費維修 4 鄭重聲明:此電源供應器在銷售 ,包裝上我們多特別做區分,提供消費者識別,我們也無意去混淆也無假冒之意圖 5針對PC D|Y 在網路上po文說我們所銷售之電源供應器內線圈是 使用回收零件,本公司 敬請pcdiy於三天內網路上po 文更正,本公司將 將請律師提出損害賠償 6 我們公司擁有專業的設計維修電源供應器超過20年,所以對於網路上有惡意中 傷本公司之網友公司將在收集證據後提告 請網友在3天內撤除對本公司不實指控 ---------- 網友表示:「他買到了一顆外盒,長得一模一樣的電源供應器。」 網友說明:「1月多的時候也有類似的,只是是海盜船,那時候賣2290,合作店家1500,我後來退掉了」 ---------- 活動期間:2016年04月18日 ~ 2016年07月18日 鴻利福興代理電源供應器(HX-750,CX-750,BQ550)電源供應器商品換貨公告 各位親愛的會員朋友, 近日接到會員反應在欣亞購買的" HX-750,CX-750,BQ550電源供應器"保固維修問題,經向供應商鴻利褔興公司了解得知,此商品為該廠商正常向工廠下訂進貨之產品,並已販售到不只欣亞其他數十家店家,且提供商品三年換貨保固維修服務,故保固須以鴻利褔興為主要送修管道與台灣總代理樹昌,鈦宇無關. 不論該廠商回覆如何?我們目前無從查證,但引發本公司消費者對該商品產生疑慮,在供應商鴻利褔興公司未做任何公告之前,我們先將此商品下架,並提供退換貨服務.即日起到105年5月20日止,凡於105年度在欣亞購鴻利福興代理電源供應器(HX-750 CX-750 BQ550)此商品有任何疑慮的朋友只要將此商品攜帶至全省欣亞門市皆可退換貨,以表我們對親愛的朋友您們負責任的態度,希望各位朋友能與我們站在同一陣線,本公司絶不販售假貨!本事件若因而對本公司消費者或本公司造成損害,我們將對鴻利褔興股份有限公司提告以捍衛本公司商譽及消費者權益. 全台欣亞門市查詢: ---------- 給所有喜愛AHQ商品的消費者您好: 有關近日於PTT的討論串中,消費者指出所購買的商品,CORSAIR CX750,及 HX750為非原廠及代理商進口之商品。 經本公司調查確認為非本公司進口之商品 (皆無保固卡及原廠序號) 鈦宇數位是 CORSAIR 在台灣 (唯一) 的正式代理商,我們代理進口的產品皆附有正式的產品保固卡(鼠墊等消耗品除外),每一張保固卡都擁有不同的流水序號。而每一項由正當管道售出的產品,也都有權利享有完整的售後保固服務。 因此為了您的權益,希望大家能夠注意保固卡上的資料是否完整,尤其是經銷商店章、產品條碼貼紙、以及購買日期等。(如果是網購商品無店章時,消費者也需提供購買證明) 當消費者在報修時,必需提供「產品序號」,這也是我們在判定產品時的重要依據。另外像是 Corsair 的記憶體是屬於全球保固的產品,報修時更是一定要提供產品序號,我們才可依據序號進行後續的處理,而記憶體報修時則可不附保固卡。 希望我們的服務能讓消費者滿意,並持續支持ahq鈦宇數位,謝謝大家! ---------- 1.「be quiet!電源供應器爆假貨,引爆了鍵盤大戰!」文章,取材自PTT網友討論說法。此議題熱烈討論,自有社會公評。 2.鴻利福興提出「針對PC D|Y 在網路上po文說我們所銷售之電源供應器內線圈是 使用回收零件,本公司 敬請pcdiy於三天內網路上po文更正,本公司將 將請律師提出損害賠償」。 PCDIY!並無指稱電源供應器內線圈是使用回收零件,籲請詳加求證。 3.針對購買的be quiet!電源供應器,消費者、經銷商若有疑問,可洽詢be quiet!原廠麗思頓有限公司。 電話:02-2516-3108,電子郵件:service.tw@bequiet.com ---------- 欣亞展現誠意,接受退貨之後。現在,又出現了案外案。 批踢踢實業坊PTT,有個網友PO文:「[情報] AHQ聲明文」原本網友,意外扯出了案外案。網友提出,欣亞表示:「退貨只能退1050元」。網友表示,他是在欣亞數位粉絲團發現的案外案留言。 ================= 看看這則公告,一月買了一顆鴻利福興代理的海盜船HX-750,買了兩千多,稍早去電欣亞詢問退貨, 欣亞卻表示只能退1050元,因為1050元是採購決定之價錢,故只能用此價退貨。 你用1050進來路不明或進到假貨是你家的事,你敢公告出來卻只能退1050? (1050是否為你們的採購成本我不清楚,但敢開這價錢實在扯到爆~) 還說換貨就是1050元 超過1050的貼錢就好。 我管你是跟誰下單進貨,那也只是關我屁事 你是不是受害者也關我屁事。 重點是我是跟你們買到來路不明的東西,你們就該負責。 如果只能退1050,那換句話說 我是否下班去欣亞門市拿2100跟你們買兩顆 正版海盜船 750電源 也可以? 反正你們這顆價值也就1050阿,賣2750做啥? 翻倍耶~ 好賺~ ================= ================= 各位好 我是當事人的朋友,同時也是代接手此件退貨的消費方 不是單買POWER 所以1050是客服詢問採購後要退我的價錢,但個人覺得太扯了 妳今天賣我有問題的東西,處理方式如果是這樣要跟我七折八扣 1050是要我去買甚麼替代POWER啦,途中我也表示既往不咎,只要換給我正版 海盜750W我也OK,但欣亞不同意。後來才回電給我說經過他極力爭取可以退我1890元 實在有夠扯,這兩者價錢又不同。 唉,欣亞,加油好嗎。 ================= ---------- 最新消息:「有一批貨被偷!!!」 買到be quiet! 閉嘴牌電源供應器的要注意了!!! 據傳,「be quiet!」被偷的這批電源供應器,就是「DARK POWER PRO系列」,型號為「BQT P7-Pro-550W」。 詳情: 請見:「 」 ---------- 大條了!!! 這邊有批便宜的Thermaltake電源供應器!!! 台北光華商圈店家,對此消息議論紛紛。據傳:「有一批貨被偷!!!」 但,由於曜越官方尚未證實這個說法,不過,也有可能是偵查不公開,要等找到那批貨,才會公佈來龍去脈。 詳情: 請見:「 」 ---------- 超震撼,1400元,可以買到「Thermaltake 曜越牌 SMART m850w SP-850m 850W」,這批貨好便宜呀! 然而,採購電源供應器,價格遠低於市價,就要特別小心! 詳情: 請見:「 」 ----------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Savage 128GB隨身碟實測開箱,USB 3.1 GEN 1極速狂飆!
拜USB 3.0高速傳輸介面標準的逐漸普及,而USB 3.1也蓄勢待發,讓高速電腦周邊也能開始享受突破效能的快感。這其中又以儲存裝置的應用最為明顯。因為只要儲存裝置本身的讀寫速度夠快的話,在傳輸超大檔案時,就能快速存取完畢。不像早期USB 2.0的頻寬限制USB儲存裝置的上限約為30MB/s,必須花去不少時間來做超大檔案的傳輸。USB 3.0傳輸速率,速度為5Gb/s,到了USB 3.1之後,速度為10Gb/s,最新,USB 3.1又區分成了Gen 1與Gen 2,兩者的差別,USB 3.1 Gen 1,速度為5Gb/s,USB 3.1 Gen 2,速度為10Gb/s。這次,我們所要介紹的Kingston HyperX Savage隨身碟,則就是USB 3.1 Gen 1規格,也就是USB 3.0的高速隨身碟! 為突破USB 2.0的傳輸效能瓶頸,不少廠商推出了USB 3.0隨身碟,以更高速的讀寫速度為主打功能,然而在真實讀寫時,仍無法跟SSD相比。這次金士頓所推出的kingston HyperX Savage USB Flash Drive,就是一款USB 3.1 Gen 1的超高速隨身碟,官方規格標是,具有高達350MB/s的讀取速度,以及250MB/s的寫入速度,效能直逼市場上主流的SSD。至於容量方面則有64、128、256、512GB等可供選擇,讓需要快速、可方便攜帶、容量要夠大的使用者,能夠攜帶各種大型檔案,以便與同事、客戶、朋友分享。 產品外包裝可看到SAVAGE大字,以及USB 3.1 GEN 1的字樣,右上角有標示容量與官方的存取效能。右下角標示該隨身碟提供5年保固的說明。左上角則標示此產品為HyperX的系列。中間有表示傳輸4K影音只要幾秒鐘就好。而隨身碟本身上面的一個大大的「X」造型,可說是非常搶眼。 在包裝背後,亦標示該產品能支援USB 3.1/USB 3.0/USB 2.0等介面。並可相容支援Windows 10/8.1/8/7 (SP1)/Vista (SP2)、Mac OS X v10.8.x+、Linux v2.6.x+、Chrome OS等作業系統。並有產品型號,以及保固相關資訊網址。 打開此隨身碟的包裝,並取出紙卡後,可發現紙卡裡面有個小小的空間,裡面放著一組吊飾與HyperX的貼紙。吊飾可以掛在隨身碟上,而貼紙則可以貼在隨身碟上,或電腦周邊。紙卡本身則以各國語言標示保固資訊,以及HyperX相關的影片、社群網址,讓玩家們來參考HyperX系列的各式產品,並吸引用戶們來加入他們的粉絲團。 再看Kingston HyperX Savage USB 3.1 Gen 1隨身碟本身,其黑色部份為塑料材質,中間的X則採用金屬材質,上面表示著HyperX的Logo。旁邊黑色靠近指示燈與吊環部份,則有容量標示。隨身碟背面則保持簡潔,沒有任何標示。具備防水防震等特色。 至於蓋子的設計上也頗用心,採用尖頭設計,拔下的蓋子可以套在背後並卡住,以防止遺失或掉落。且指示燈仍可清楚看到其藍色LED燈的閃爍狀態,不會因為蓋住而看不到讀寫狀態指示燈。 由於Kingston HyperX Savage USB 3.1 Gen 1主打超快速的讀寫速度,在官方公佈的數據中,循序讀取速度最高可達350MB/s,而循序寫入速度則是64GB為180MB/s、128GB~512GB為250MB/s,效能幾乎能與主流SSD所媲美。以下就來看看這支隨身碟的真實效能表現吧! √ 處理器:Intel Core i7 6700K @4.0GHz √ 記憶體:crucial DDR4-2133 8GB x4 √ 主機板:Gigabyte GA-Z170X-Gaming 7 √ 電源供應器:CoolerMaster V1200 √ 主系統硬碟:Crucial M550 1TB SSD √ 作業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64位元 Kingston HyperX Savage 128GB循序讀寫速度極快,所以適合存放多媒體檔案(照片、音樂、影片)與光碟影像檔(iso),尤其傳輸4K等級的超大影音檔案,最能呈現其飛快的讀寫效果。反之,由於該隨身碟的隨機讀寫的表現就比較普通。若要拿來存取一般的文件,效能就跟一般隨身碟差不多。要是檔案數量太多、且都是小檔案的話,速度可能就會再降低。因此不建議拿來做開機碟,Windows安裝碟等應用。只要單純拿來做資料存取就好。至於售價部份,64GB大約1,400~1,500元即可買到,128GB大約2,400~2,500元,256GB大約3,400~3,500元。512GB大約5,800~5,900元。適合需要攜帶大型檔案的玩家們來選購。 代理商名稱:遠東金士頓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800-666-2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老闆,我要買Xeon E3-1230 v5
光華商場每天都有新鮮事,今天一樣不例外。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今天在光華商場遊晃挖新聞的時候,突然遇到一個玩家跟店員、店長有說有笑,趕快湊上去一探究竟。 玩家告訴店員:「老闆,我要買Xeon E3-1230 v5」,店員回覆:「你內行的!!!」 店員詢問:「大哥,你不用內顯嗎?」玩家告訴店員:「我不用內顯,要裝獨立顯示卡,打算用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所以,才選擇Xeon E3-1230 v5,打算把內顯的錢省下來!」 店員問到:「大哥,你是不打算超頻嗎?不超頻的話,其實,可以選擇Core i5-6600或Core i7-6700!」玩家告訴店員:「我要買Xeon E3-1230 v5,而且打算要超頻!」 玩家分析說明:「處理器價格,Core i5-6600報價7,280元,Core i5-6600K報價8,150元,Core i7-6700報價10,400元,Core i7-6700K報價11,800元,Xeon E3-1230 v5報價8,790元。問題是,若要挑選的是Core i7等級,要有4C8T,也就是非要有Hyper-Threading不可,這樣一來,Core i5-6600與6600K就從名單中剃除。然而,若不超頻的話,以價格來看,Core i7-6700與Xeon E3-1230 v5相比的話,Xeon E3-1230 v5的價格,比較划算。」 值得注意的,Xeon E3-1200 v5處理器,目前共推出有11顆。從最低階到最高階,分別為: ●Xeon E3-1220 v5(4C4T,3.0GHz/3.5GHz) ●Xeon E3-1225 v5(4C4T,3.3GHz/3.7GHz) ●Xeon E3-1230 v5(4C8T,3.4GHz/3.8GHz) ●Xeon E3-1235L v5(4C4T,2.0GHz/3.0GHz) ●Xeon E3-1240 v5(4C8T,3.5GHz/3.9GHz) ●Xeon E3-1240L v5(4C8T,2.1GHz/3.2GHz) ●Xeon E3-1245 v5(4C8T,3.5GHz/3.9GHz) ●Xeon E3-1260L v5(4C8T,2.9GHz/3.5GHz) ●Xeon E3-1270 v5(4C8T,3.6GHz/4.0GHz) ●Xeon E3-1275 v5(4C8T,3.6GHz/4.0GHz) ●Xeon E3-1280 v5(4C8T,3.7GHz/4.0GHz) 玩家並補充:「若要超頻的話,Core i7-6700K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缺點就是太貴了。要更便宜的話,Xeon E3-1220 v5或Xeon E3-1230 v5當然是最佳首選。而且,最近有一張神板,華擎Fatal1ty E3V5 Performance Gaming/OC主機板出來,可以把Xeon給『非K超頻』,這樣子的話,不用選擇Core i7-6700K,花比較少的代價,挑選Xeon E3-1220 v5或Xeon E3-1230 v5,一樣可以超頻壓榨出更多的效能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若要選擇Xeon E3-1200 v5系列處理器的話,由於這次,Intel有鎖晶片組,消費級的H110、B150、H170與Z170主機板不支援,只有C232、C236主機板可以驅動。 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這時候也加入討論,問到玩家:「那主機板的部份,會怎麼來做選擇呢?」玩家有備而來,回覆:「目前,市售支援Xeon E3-1200系列處理器的主機板有8張,華碩的話,ASUS E3M PLUS V5主機板,報價2,990元,ASUS E3 PRO GAMING V5主機板,報價4,390元。技嘉的話,GIGABYTE X150M-PRO ECC主機板,報價3,990元, GIGABYTE X150-PRO ECC主機板,報價4,390元。微星的話,MSI C236M WORKSTATION主機板,報價3,890元,MSI C236A WORKSTATION主機板,報價4,690元。華擎的話,ASRock E3V5 WS主機板,報價3,990元,ASRock Fatal1ty E3V5 Performance Gaming/OC主機板,報價4,390元」 玩家分析說明:「若要價格最便宜,ASUS E3M PLUS V5是首選。若要USB 3.1,只能選ASUS E3 PRO GAMING V5、 GIGABYTE X150-PRO ECC與MSI C236A WORKSTATION。若要擴充能力最強,C236是首選,只能選MSI C236A WORKSTATION。若要『非K超頻』的話,那只有ASRock Fatal1ty E3V5 Performance Gaming/OC才行!」 根據玩家的需求,由於不要內顯,要配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還要超頻。那麼,玩家主機板的部份,最後則選擇ASRock Fatal1ty E3V5 Performance Gaming/OC。處理器的話,Xeon E3-1220 v5,報價6,900元,Xeon E3-1230 v5,報價8,790元,要省錢的話,當然選擇Xeon E3-1220 v5,不過,這顆沒有Hyper-Threading,若預算足夠的話,當然要選擇Xeon E3-1230 v5,要這個等級以上,才有Hyper-Threading,更高階的話,由於價格過於昂貴,買起來並不划算,那麼玩家處理器的部份,最後則選擇Xeon E3-1230 v5。 內顯,固然可以省下添購獨立顯卡的額外開銷,不過,大部分的玩家與專業用戶,仍會選擇獨立顯示卡,也因此,去掉內顯的Xeon E3-1200系列處理器版本,價格更便宜,也更為划算。然而,要買最便宜,有提供Hyper-Threading版本,Xeon E3-1230 v5雀屏中選。若要「非K超頻」的話,則就必須搭配ASRock Fatal1ty E3V5 Performance Gaming/OC主機板,要最便宜的話,則就必須搭配ASUS E3M PLUS V5,若要擴充能力最強的話,則就必須選擇MSI C236A WORKSTATION。然而,主機板怎麼挑選,則會因為消費者不同的需求,而有見仁見智的選擇,可以說蘿蔔青菜,各有所好呀!無疑的,Xeon E3-1230 v5,這是新一代玩家聖物無誤!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優質中階顯卡王者,微星MSI GTX 950 GAMING 2G雙倍SLI戰力開箱測試!
2016年來臨,不少全新PC遊戲紛紛釋出。這些遊戲都具備絢麗的遊戲畫面,讓玩家趨之若騖。而這些遊戲的系統需求也非常高,尤其是顯示卡更能可以決定一套遊戲的畫面是否夠棒、玩起來是否流暢。因此對於想要玩得順,顯示卡必須買對才行! 當今不少遊戲已經支援到Ultra HD 4K (3840x2160)的解析度,賦予超精緻的遊戲畫面,讓玩家驚豔。雖說4K固然棒,但若要一次花大錢將螢幕和顯示卡升級到4K等級,口袋不夠深還不行。而對於絕大多數的PC遊戲玩家而言,顯示器的規格大致還停留在Full HD或2K (2560x1440)的等級,若您是這類型的玩家,想要讓自己的電腦能玩2016年所推出的新遊戲,且又不想投資太多預算在顯示卡上,那麼一張大約6千元上下的中階顯示卡,絕對可以滿足您的需求。 在NVIDIA規劃的GeForce GTX 9xx家族產品線中,共有旗艦的有980 Ti/980,高階的有970,這些都是萬元以上等級的產品。至於在中高階的部份,目前有960系列,價格帶約6,500~8,500元上下。而950系列則是主打中階規格,價格帶大約是5,000~6,200元上下,NVIDIA藉由推出950系列,來取代上代中階王者,也就是650、750 Ti的等級。 微星推出的GTX 950 GAMING 2G顯示卡,隸屬於GAMING G系列的產品。外包裝有顯眼的龍形圖騰,左下角標示採用2GB GDDR5記憶體配置,採用PCI-E 3.0的規格設計,為可超頻(OC)的版本。 在包裝背面則有各種功能說明,包括其採用TORX FAN風扇、SU PIPE提供絕佳散熱效果、ZERO FROZR的0dB靜音技術,在低負載時會停止運轉,搭配其GAMING APP,可設定在各種情境(如護眼模式、遊戲模式、電影模式、自定模式)下的運作效能,以發揮此顯示卡的最大功效。 微星GTX 950 GAMING 2G顯示卡的散熱系統設計,搭載了新一代MSI Twin Frozr V的散熱架構,提供更安靜、散熱效果更強的設計。在散熱風扇部份,採用雙9.5cm超大散熱風扇,搭配特殊熱導管結構與創新的散熱技術,只要系統在低負載模式,顯示卡尚未進行複雜的運算之下,當GPU溫度在預設的溫度臨界值底下時,風扇就會停止運轉,提供0dB的安靜不吵雜的使用環境。 也就是說,在一般桌面環境下,GPU處於低負載模式,此時風扇為停止轉動的狀態,其散熱方式就是透過單純的散熱鰭片與熱導管,來做被動散熱。當啟動遊戲時,GPU的負載量升高,致使顯示卡溫度跟著提升,風扇才會自動開始運轉,達到智慧散熱的效果。 由於微星TORX FAN採用特殊弧度的扇葉寬幅設計,可以引入更多的氣流,加快散熱速度,比前一代的設計還多了19%進風量。此外在散熱片設計部份,微星的Twin Frozr散熱片上面有獨特的擋板設計,可導入更多氣流至熱導管來將廢熱排出,同時可增加散熱的表面積,提升散熱效率。再加上微星的SU Pipe熱導管設計,採用獨特的直徑8mm超導熱管,並以S型的特殊配置方式,有助於冷熱空氣的對流,大幅增加導熱效率,同時也能幫助GPU晶片更快降溫,讓玩家即使在激戰狀態下,也不用擔心顯示卡是否會有過熱狀況! 此外,微星顯示卡上蓋外觀,亦導入炫麗的龍魂LED燈,可透過MSI Gaming App來改變其燈效(後述),讓您的顯示卡與眾不同。 這種負載低時風扇不轉,負載拉高才打開風扇的設計,已經是各家顯示卡廠商的主流功能了。目的在於讓遊戲玩家,在玩一般遊戲時,不會受到風扇的噪音干擾,除非在激烈的打鬥之下,風扇才隨之開啟,不僅可以降少風扇的灰塵於淤積,也能提升風扇壽命,更能塑造在平常3D桌面環境下的靜音享受。 微星的顯示卡產品,都會隨贈MSI Gaming App與MSI Afterburner工具程式集,讓你可以透過這些工具來調整運作模式、設定藍光護眼,以及超頻功能。以MSI Gaming App為例,主要選單提供三種運作模式:超頻模式(提高時脈速度與風扇效能達到最高輸出)、遊戲模式(預設值,在遊戲效能與散熱之間取得平衡)、靜音模式(將風扇噪音降到最低),讓玩家針對不同情境,來設定顯示卡的工作時脈,做到一鍵超頻的能力。 以下是各種模式下的時脈設定:(依序是爆發時脈/基本時脈/記憶體時脈) 1. 超頻模式:1317 MHz / 1127 MHz / 6650 MHz 2. 遊戲模式:1279 MHz / 1102 MHz / 6610 MHz 3. 靜音模式:1190 MHz / 1026 MHz / 6610 MHz 至於MSI Afterburner超頻工具,可以檢視與設定GPU核心電壓、記憶體電壓、輔助電壓(極限超頻用),並可設定記憶體時脈與自定散熱風扇的控制項目與轉速,且GPU、記憶體和PWM供電的溫度也能檢視。還有OSD顯示、螢幕擷取、螢幕錄製等功能,讓你在遊戲中也能隨時掌控顯示卡運作狀況,亦可將遊戲側錄下來。 此外還有MSI Live Update 6自動更新工具,讓你隨時掌握顯示卡驅動程式、BIOS韌體碼更新,以及MSI工具集等最新版本資訊,並可以一鍵安裝或升級,讓你的遊戲平台保持最新的狀態。 這張卡搭載NVIDIA GeForce GTX 950繪圖處理器,透過GPU-Z檢測工具,可發現這張卡的預設時脈為1127MHz (官方建議為1024MHz),Boost則為1317MHz (官方建議為1188MHz),搭載2GB GDDR5記憶體,時脈為1663MHz。支援OpenCL、CUDA、PhysX、DirectCompute 5.0等運算API。VGA BIOS支援UEFI規格,能在UEFI的運作環境下使用。 效能測試部份,PCDIY!採用Intel X99平台與3DMark測試軟體、Thief、Sniper Elite 3、GTA V等遊戲進行測試,並與先前的GTX 960效能做對比。測試解析度設定在Full HD與2560x1440解析度,後面再追加新的遊戲測試,像是Assassin’s Creed Syndicate、Star Wars Battlefront、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I、Fallout 4、Rainbow Six Siege等遊戲,並透過SLI方式來測試兩張GTX 950顯示卡能發揮多大的效能提升。由於單卡2GB的記憶體容量,在SLI之後就變成有4GB的容量,藉由NVIDIA驅動程式的雙GPU運作之下,會讓遊戲的運作效能更上一層樓。 至於解析度部份,則設定在Full HD (1920x1080)與2560x1440解析度為主,並嘗試以4K (3840x2160)解析度來測試顯示卡的負荷能耐。而GTA V採用預設的畫質設定外,其他兩款遊戲畫質均設定在最高。 處理器:Intel Core i7-5960X @ 3.0 GHz/3.5GHz (Turbo) 主機板:X99-DELUXE Rev. 1.0 BIOS:1901 ( 08/10/2015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16GB (4GB × 4)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950 GAMING 2G (兩片) SSD:crucial M550 1TB(系統) 驅動程式:Forceware 359.06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 x64 請參考表格與擷圖,在3DMark部份,GTX 950單卡有些數據小輸給GTX 960,但雙卡啟動之後,效能即突飛猛進,大舉贏過GTX 960。至於上述三款2015年Q2以前的遊戲(GTA V、Sniper Elite 3、Thief)在Full HD解析度下,均可超過60FPS以上,具備非常的流暢度,就算設定到2560x1440解析度,平均畫格數也有接近30FPS的表現,只比GTX 960稍微慢一點點,但還能接受的水準。 不過SLI之下,效能一舉突破到大約50FPS以上的水準,甚至部份遊戲達到破百的成績,請參考上面表格。因此GeForce GTX 950在今年上半年以前的遊戲以單卡運作時,Full HD都有60FPS的水準,能符合絕大多數玩家的需求。若要開啟2560x1440的解析度,則平均效能有可能會掉到30FPS的表現,建議可以將特效關閉一些,以換取遊戲整體效能表現。 2015年第四季起,有不少全新的遊戲,且大部分開始很吃系統資源。例如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I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3)遊戲表現部份,由於此遊戲運用到許多最新繪圖技術,系統需求頗高,在2560x1440的解析度下,單卡有28~35FPS左右,算是可以接受的等級。若調整到3840x2160解析度的話,則會降到13FPS,就算雙卡SLI也只能拼到27FPS的水準。由此可知2016年的遊戲將會越來越吃繪圖卡資源,想要在2K解析度下玩得順,必須要至少要有950等級的中階顯示卡才能Hold得住! 至於Fallout 4 (異塵餘生4)遊戲表現部份,這套也算是很吃系統資源的遊戲。測試時要先將Fallout4Prefs.ini設定檔裡面的iPresentInterval設定值改成0,方可將Vsync關閉,以避免被鎖定在60FPS以下的成績。以戶外場景測試Full HD、2K、4K各解析度,依序有54、37、18FPS的水準。雙卡則可加倍,達到101、66、31FPS的成績。此套遊戲也建議使用2K解析度來進行。 在Star Wars Battlefront (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表現部份,該遊戲較沒有那麼吃系統資源,因此在Full HD、2K、4K解析度下,依序有51、33、15FPS的表現。雖說GTX 950在4K可以執行,但在場景複雜的狀況下,仍會卡卡的。若採用SLI模式之下,則可提升到25FPS,勉強算是接近順暢的等級!因此單卡情況下,此套遊戲建議在2K解析度以下來進行。 最後看看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表現部份,這套遊戲也算是比較不吃太多系統資源的遊戲,以內建的跑分功能來測試分數,在Full HD、2K、4K各解析度,分別獲得整體成績54.1分、37.7分、10.4分。這表示在2K解析度下GTX 950應付可說是綽綽有餘。雖然4K也是可以玩,但場景複雜時,遊戲就會卡頓!建議還是以2K來玩會比較過癮。 GTX 950這類中階顯示卡的耗電量如何?以開機進入Windows 10桌面環境時,耗電量大約是80~90W,當執行重量級遊戲並將特效全開時,耗電量最高達180~185W左右,符合NVIDIA官方標榜的TDP 90W左右。電源供應器部份,建議使用300W以上的產品,才能負荷這張顯示卡。 在溫度量測部份,開機進入Windows 10桌面環境時,GPU溫度為38°C左右,透過Furmark燒機20分鐘之後,GPU大約維持在63°C。當進入遊戲時,以GTA V為例,玩了15分鐘左右,GPU平均都維持在59~61°C,遊戲進行30分鐘左右,縱使在場景較複雜的時候,最多也不會超過64°C。也就是說,微星GTX 950顯示卡的不管是在各種遊戲下,都能維持在65°C以下的運作溫度,不用擔心因為玩太久而過熱。 由測試數據可知,微星的散熱設計搭配雙風扇的發揮,能有效將溫度排出,讓顯示卡不會因為過熱而導致遊戲運作不順,影響到產品的使用壽命。即使系統在高時脈的運作之下,同時擁有最佳的散熱表現。 整體而言,以6,000元上下的中階顯示卡來說,不僅支援Windows 10的DirectX 12規格,而且提供Full HD解析度在特效全開之下仍有60fps的表現,對於2015年第四季所推出來的全新遊戲來說,單卡也能提供將近50fps的水準,雙卡SLI模式更可突破到70fps以上的表現,可說是2K解析度下,C/P值頗高的顯示卡產品。 雖然未來的遊戲可能越來越操硬體,但以2K解析度來說,GTX 950在全新遊戲中,提供了30FPS的水準,能夠讓遊戲順暢進行而不卡卡。因此想要在2015年耶誕佳節與2016年的春節玩新遊戲玩得痛快的話,可以考慮GTX 950來當成下一個目標。而微星GTX 950 GAMING 2G提供三種運作模式,又提供護眼功能,可說是眾多GTX 950產品中的絕佳選擇。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Intel SSD 540s大軍來襲,原廠規格表驚爆五年保TLC SSD廬山真面目!
號外:「逆天了!」 TLC SSD,比MLC SSD更貴!!! 英特爾新款固態硬碟,新一代Intel SSD 540s上市了,是顆不折不扣抹寫次數比較差的TLC SSD,效能也不怎麼樣,可是它的價格,相同容量版本,卻比前一代Intel SSD 535,還要更為昂貴。玩家直呼:「抹寫次數比較爛的TLC SSD,怎麼會比抹寫次數較好的MLC SSD,還要更昂貴?網友認為Intel SSD 540s的價格,不可思議!反其道而行,比較差的東西,賣更貴的價格!玩家吶喊:『逆天了!憑什麼?』」 沒有意外的,英特爾新款固態硬碟,Intel SSD 540s來了,用上了抹寫次數比較差的16奈米TLC Flash,使用的是SK Hynix 16nm TLC Flash,是顆標準的TLC SSD。前一代版本,Intel SSD 535,則是用上了抹寫次數比較好的16奈米MLC Flash,使用的則是SK Hynix 16nm MLC Flash,是顆標準的MLC SSD。不管是,前一代Intel SSD 535,或者,新一代Intel SSD 540s,兩者都有2.5吋版本,以及M.2版本,皆為SATA 6Gb/s電路介面。 英特爾新款固態硬碟,Intel SSD 540s來了!這次不但引進了最新16奈米TLC Flash,使用了台系慧榮SMI SM2256EN控器器,帶來了TLC SSD,還供貨了120GB、180GB、240GB、360GB、480GB與1000GB共六種容量版本,還破紀錄,首度在新一代TLC SSD產品線,提供了五年保固!Intel SSD 540s彩盒版外包裝盒,上面還針對了intel消費級固態硬碟,各產品線做了說明,新的產品區隔,共分為5系列(5 SERIES),針對效能最佳化(Ideal balance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alue),PRO 5系列(PRO 5 SERIES),針對安全與管理最佳化(Enhanced security and manageability),7系列(7 SERIES),針對效能強化(Speed reinvented)。 值得注意的,Intel SSD 540s官方規格表,洩漏了天機。原廠規格表,驚爆五年保TLC SSD廬山真面目! Intel SSD 540s效能,分成尖峰存取效能(Burst Performance),以及持續存取效能(Sustained Performance),為什麼規格會這樣標示呢? Intel是誠實的,英文有句名言:「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誠實是最好的策略)」。Intel之前,沒有一家固態硬碟業者這麼老實,先前,MLC SSD時代,就有一家固態硬碟業者,率先提出了所謂了SLC Mode。當時,就已經發現,SLC Mode這招固然厲害,可以提昇MLC SSD,達到近似SLC SSD的水準,寫入速度加快,抹寫次數提昇,不過,卻有一個新問題出現,當SLC Mode的Buffer滿了之後,就現出原形,真正的寫入效能,非常得糟糕,沒處理好的話,還會出現凍結與卡機的狀況。想不到,當快閃記憶體持續進化之後,SLC Flash,發展到了MLC Flash,接著進入了TLC Flash,這招SLC Mode被廣泛運用,也因此,就出現了假相的尖峰存取效能(Burst Performance)很漂亮,真相的持續存取效能(Sustained Performance)很難看,出現了兩樣情的狀況。 這邊,雖然真相是醜陋的,TLC SSD的效能表現並不好,不過,Intel選擇了誠實,老實得標出了真正的規格,同時說明了,有尖峰存取效能(Burst Performance),以及持續存取效能(Sustained Performance)。說真話的人,我們要給他拍手,給他掌聲,至少,它選擇了不欺騙。不像一些表裡不一品牌,選擇只標示了尖峰存取效能(Burst Performance),卻沒告訴大家真相。其實,TLC SSD的宿命,是在SLC Mode滿了之後...嘿嘿!持續寫入效能很糟糕呀! Intel SSD 540s系列,尖峰存取效能(Burst Performance)的話,240GB、360GB、480GB與1000GB版本,讀取速度:尖峰560MB/Sec,寫入速度:尖峰最快480MB/Sec,120GB版本、180GB版本,讀取速度:尖峰560MB/Sec,120GB,寫入速度:尖峰最快400MB/Sec,180GB,寫入速度:尖峰最快475MB/Sec。 持續寫入效能的話,當你一次寫入幾GB資料,寫入10GB以上資料,寫入速度馬上掉下來。120GB,寫入速度:持續只剩下70MB/Sec,180GB,寫入速度:持續只剩下90MB/Sec,240GB、360GB,寫入速度:持續只剩下100MB/Sec,480GB、1TB,寫入速度:持續只剩下125MB/Sec。整體來說,是持續寫入的效能很糟。 值得注意的,這幾天,Intel SSD 540s上市之後,率先到貨的,並不是OEM環保工業包,而是所謂的彩盒版。光華商場知名店家經典國際、原價屋,最新的固態硬碟報價,TLC SSD的Intel SSD 540s系列彩盒版,主流120GB、240GB容量版本,比起MLC SSD的Intel 535系列OEM環保工業包、彩盒版,報價都還要更貴! 這樣的狀況,TLC SSD賣比MLC SSD還要更貴,玩家吶喊:「逆天了!憑什麼?」 值得觀察的,先前推出發售TLC SSD的業者,TLC SSD大量出貨的業者,以知名品牌,Samsung、SanDisk與OCZ發售的TLC SSD來看,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家業者,TLC SSD賣得比MLC SSD還要更貴。Intel真的破紀錄了,Intel反其道而行,即便TLC SSD一大堆缺點,抹寫次數比較差,持續寫入效能也很糟,整體來說,可靠度並不好,資料儲存的安全性有疑慮。這麼多的無法解決的問題,不過,Intel仍然執意要賣比較貴,硬是把TLC SSD的價格,拉抬到比MLC SSD的價格還要更高,提供了五年保固,維持跟原本一樣的MSRP,以免在固態硬碟的營業額,以及原本的高淨利,一下子掉了太多。 Intel是科技業的巨擘,CPU市場如此,SSD市場也是如此。Intel打個噴嚏,其他SSD業者就要重感冒,原本身體比較虛的,就得要去住院,健康狀況有問題的,恐怕就要上天堂,馬上進入停屍間。這次,Intel刻意抬高TLC SSD的價格,又提供五年保,無疑的,Intel的TLC SSD策略,恐引發其他固態硬碟業者仿效!至於,整個SSD市場,有沒有可能因此翻轉,這就要看大家買不買單了!
-
PC銷售量仍跌跌不休,本季比去年同期少1成
PC銷售量每下愈況,似乎已經不是新聞了。雖說國際知名的市調公司:IDC與Gartner這兩家公司,在先前的報告中表示,2016年起PC市場將會「逐漸回暖」,但是,本週他們修正了他們的說法,看來本季的PC市場仍是呈現「寒冬」的局面。 根據這兩家最新發布的2016年第一季PC銷售量數據中顯示,2016年Q1全球PC出貨量,比2015年Q1還低。IDC說,本季(2016 Q1)全球PC銷售量僅6060萬台,比去年同期(2015 Q1)還降了11.5%,而Garner則表示本季銷售6480萬台,比去年同期降了9.6%。看來兩家都表示,PC銷售量跌掉了一成左右。 從這兩家市調公司所公佈的數據顯示,可看出全球PC市占率排名,仍是Lenovo、HP、Dell、ASUS與Apple佔了前五名。IDC表示所有廠商的銷售數字都是下跌的,而Gartner則認為第四名和第五名的ASUS與Apple,成長量還有1~1.5%。頗值得令人玩味。 若以純美國市場來看,PC銷售量的排名就完全改觀。前四名市占率依序是Dell、HP、Lenovo、Apple,這裡除了第三名的Lenovo之外,其他都是美國本土品牌。至於第五名部份,兩家各有各的看法,IDC表示是Acer佔第五名,而Gartner表示是ASUS為第五名。 會有這樣的差異,其實可從數據的多寡來分析,IDC的數據是有包含了2合1平板/筆電的銷售量,而Gartner則沒包含。由此分析可知,Acer若將2合1平板/筆電的銷售量加總進去的話,就能排入美國市場前五名。也可以從這邊看出,美國人似乎更偏好這種2合1的產品。 至於銷售量部份,當其他廠商都下跌,唯有Dell、Lenovo還逆勢成長,至於IDC表示Apple也逆勢成長,是因為有把iPad銷售數據加計進去。看來iPad仍是在不景氣的PC市場中,能夠讓Apple排進美國市場前四名的主力產品之一。而從兩家的數據可看出,美國本季PC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少了6%上下。 由於受到全球景氣的影響,再加上PC這幾年來沒有一些有份量的殺手級應用,使得PC銷售量持續呈現下滑的趨勢。雖說Windows 10已於2015年第三季上市,SI廠商也寄望於Windows 10能夠帶來一波買氣,不過由於微軟提供一年免費升級的服務,而且不少人認為Windows 7就夠用了,甚至有不少所謂的Windows XP釘子戶,因此至今仍有遲遲未升級到最新的作業系統。 不過,從NetMarketshare的2016年3月份作業系統市占率來看,Windows 10的市占率已經到達14.15%了,超越了Windows 8 + 8.1 (12.01%)與Windows XP (10.9%),剩下來就是如何去挑戰市占率過半的Windows 7了。由於微軟將於2016年第三季推出Windows 10的年度更新,除了能支援最新DirectX 12遊戲,而且將加入不少功能(例如Bash on Ubuntu on Windows,讓Windows 10也能執行部份Linux程式),再加上免費升級優惠即將於7月底前截止,因此未來Windows 10市占率將有機會在7月底前來個「爆衝」。 此外,由於近年來電競議題夯,不少PC廠商投入電競相關硬體產品的開發、行銷與販售,在軟硬體廠商異業合作,以及賽事直播的推波助瀾之下,相信有機會提升電競產品的銷售量。而新一代的VR產品,也將逐漸在市場醞釀。然而這些電競產品,是否能對於整體PC的銷售量有提振的作用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1) (2) (3) (4) (5)
-
PLEXTOR M6 PRO SSD 256GB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現在要購買固態硬碟,由於百花齊放爭鳴,各家業者展出自家獨門絕活,不管從品牌、機種、介面、效能、價格、用料、質感、軟體與服務各方面來看,真的都有很多選擇。從介面來看,先撇開價格比較昂貴的PCIe SSD,成為絕響的SAS 12Gb/s先不考慮,筆電用的mSATA、M.2也先放一邊,現在不管桌機、筆電、工作站或伺服器,主流還是以標準2.5吋SATA 6Gb/s機種為主。若從品牌來看,目前主要可分為台系、美系、日系品牌,有些則是屬於地區型的品牌,其中不少是原先主力於記憶體模組的業者,少數則掌握固態硬碟關鍵零組件,具備控制器與快閃記憶體的設計製造能力,更強悍的還有同時經營SSD與HDD市場,甚至還併購經營子品牌的也有。若要從這麼多家業者之中找到一家,有品牌個性、價值與遠景,專注於儲存領域的品牌,擁有固態硬碟自主開發能力,同時堅持高品質,持續不斷的創新,以業者高標準來設計製造,並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那這就是浦科特 - PLEXTOR。 PLEXTOR的固態硬碟產品線相當完整,主力新一代產品線,MLC SSD產品,進階級產品有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M6 PRO SSD,主流級產品線則有M6S SSD、M6S Plus SSD,入門級產品線則有M6V SSD,最新,則推出TLC SSD產品,入門級產品線M7V SSD新登場。其中,PLEXTOR M6 PRO SSD,則是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PLEXTOR這個品牌,玩家一定不陌生。PLEXTOR創立於1985年,前身為TEXEL,公司正式成立於1993年,於1989年推出的第一台CD-ROM。PLEXTOR,曾經是老玩家心目中最強的光碟機、燒錄器品牌,後來轉戰固態硬碟市場。PLEXTOR這個品牌,隸屬於日本Shinano Kenshi Co.,Ltd.,日本公司名稱為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而這間公司創立於1918年,很多東西都已PLEX為品牌,步進馬達命名為Plexmotion,視訊攝影機命名為PLEXLOGGER,網路電話命名為PLEXTALK,這家公司本身為專業電機馬達公司,並發展出多元的商品,PLEXTOR原先是這家公司的子公司,用來發展光碟機事業,曾經稱霸了高階燒錄器市場,將近有接近20年之久。隨著光碟機的沒落,日本Shinano Kenshi Co.,Ltd.,與台灣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協議,則把PLEXTOR品牌產品經營交給了LITEON,也因此大家會在PLEXTOR官網上看到:「Plextor branded products are developed and sold by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這段聲明。 今日的PLEXTOR品牌,大家所看到的固態硬碟機,幕後則是由台灣LITEON來操刀經營。值得注意的是,由於PLEXTOR是個有歷史的儲存世界品牌,常常會有人問,它的中文名字是什麼?中文名稱由英文發音轉譯而來,叫浦科特。這後面,則有一段故事。原先在台灣,代理PLEXTOR光碟機、燒錄機產品的,長期以來,是普傑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所經銷,因為已經負責台灣代理、經銷很長一段時間。因而,很多人認為PLEXTOR=普傑,然而,事實上PLEXTOR≠普傑,正式名稱則叫浦科特。由於原廠已經將PLEXTOR品牌產品經營交給了LITEON,而實際PLEXTOR光碟機、燒錄器製造,一樣也是LITEON,普傑這邊的話,官網已經公告PLEXTOR PX-B910、PX-820以後的產品,普傑將不提供服務,PLEXTOR PX-B910、PX-820以前的產品,則轉交由普利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來提供服務。至於,PLEXTOR官網的部份,由於網域採註冊制,目前PLEXTOR官網,全球網域則為www.plextor.com與www.goplextor.com,中國網域,則為www.plextor.com.cn,至於台灣網域,www.plextor.com.tw,則為先前普傑實業所註冊。簡單來說,PLEXTOR光碟機、燒錄器,前面代理商是普傑,後續是普利菲科,但現在真正接手PLEXTOR品牌後續經營的,則已經是LITEON。 PLEXTOR M6 PRO SSD的話,正式展出的發表時間,則是在去年的Computex Taipei 2014,正式的上市時間,則是到了去年2014年8月份才開賣。PLEXTOR的話,最近幾年來的產品更新週期,都為一年的時間,每隔一年就會推出新的固態硬碟。2013年,SATA 6Gb/s介面,進階級機種為M5 PRO系列,入門級機種為M5S系列;2014年,SATA 6Gb/s介面,進階級機種為M6 PRO系列,入門級機種為M6S系列。PLEXTOR M6 PRO SSD,屬於進階級固態硬碟,原廠相當用心,外包裝盒使用了現在很夯的香檳金或稱土豪金的顏色,表面並壓有髮絲紋路,採用日系的高品質設計,呈現出相當不錯的質感。直到目前為止,以美國市場2015-07-07的newegg價格來看,供貨有128GB(讀取速度:545MB/Sec,寫入速度330MB/Sec,newegg報價:美金85.99元【折合台幣2665元】)、256GB(讀取速度:545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newegg報價:美金148.99元【折合台幣4615元】)、512GB(讀取速度:545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newegg報價:美金379.00元【折合台幣11735元】)與1TB(讀取速度:545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newegg報價:美金679.99元【折合台幣21060元】)共四種版本,至於固態硬碟本體,也是使用了香檳金或稱土豪金的顏色。 PLEXTOR M6 PRO SSD,為標準9.5mm高度2.5吋固態硬碟機尺寸,在介面上,則為SATA 6Gb/s規格,也可對應舊版SATA 1.5Gb/s、SATA 3Gb/s規格。控制器採用了Marvell 88SS9187,快閃記憶體則採用了TOSHIBA MLC Flash,並且使用了A19nm製程產品。最重要的,PLEXTOR的固態硬碟軟體硬設計,並非使用Tune Key,不是使用公版設計,而是參考了原廠設計,自己來進行設計優化,對應Marvell 88SS9187控制器的韌體,Firmware就是自家工程師所研發,自主技術才能確保固態硬碟的可靠度及穩定度。值得注意的是,PLEXTOR不只是自己做韌體,還研發了自家的應用程式Plextool,以及加速程式PlexTurbo。Plextool可以快速偵測PLEXTOR固態硬碟機的狀態,瞭解使用狀況,SECURE FORMAT初始化,FW UPDATE韌體更新,DIAGNOSTIC SCAN診斷掃描與效能測試,SMART DETAILS檢測狀態,並且啟用PlexTurbo功能,或者,也能由獨立的加速程式PlexTurbo來啟用。除此之外,因應不少用戶,是把舊HDD升級SSD,額外提供了NTI ECHO系統轉移軟體,以及NTI Backupip Now EZ備份軟體。整體來說,PLEXTOR M6 PRO SSD不僅有強大的硬體,還有自主設計的韌體,以及Plextool應用程式與PlexTurbo加速程式,與額外的系統轉移軟體及備份軟體,用心的程度,以及體貼愛用者,不難看出來。 PLEXTOR M6 PRO SSD在效能表現上,非常的出色。除了128GB版本(讀取速度:545MB/Sec,寫入速度330MB/Sec)之外,其餘256GB、512GB與1TB版本(讀取速度:545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而且,這個測試數據,並不是如坊間隨便亂寫,PLEXTOR提出是在ASUS P8Z77-PRO主機板上,搭配Intel Core i5-3470處理器,在Windows 7 x64作業系統下,以業界標準CrystalDiskMark測試軟體,所測試得到的效能表現。至於,獨家技術部分,則有TrueSpeed、TrueProtect、DEVSLP與PlexTurbo。TrueSpeed,這是確保使用一段時間之後,仍然能維持最佳化的效能,這就是在韌體的部份,加入了空間回收(Garbage Collection)功能,避免SSD先天使用越久,效能越來越差的狀況。TrueProtect技術,這則是加入了AES-256加密,提昇了資料安全防護的能力。DEVSLP,則是進階的省電模式,可讓固態硬碟進入深度睡眠,減少電源的損耗。PlexTurbo,則是虛擬記憶體的加速解決方案,利用主記憶體來做存取優化,除了可以加速存取效能,減少固態硬碟資料寫入,進而提昇使用壽命,還加入了電力中斷防護的功能。PLEXTOR M6 PRO SSD剛上市的時候,所提供的為PlexTurbo 1.0,後來則又開發出更強的PlexTurbo 2.0,提供更強大的加速能力。可以說,PLEXTOR不斷創新,持續提供愛用者更好的韌體、應用程式與加速程式。 PLEXTOR在品質控管上,算是固態硬碟業界要求相當高,除了使用FLEXSTAR測試系統,400組測試產品,必須要完整通過燒機,及模擬測試,進行企業級1008小時零錯誤檢測,每顆固態硬碟出廠前,都做新品全檢的流程,確保消費者拿到的新品,全都是通電測試完成,減少新品不良狀況發生。PLEXTOR在售後服務上面,依照不同型號的固態硬碟,分為3年保固與5年保固,PLEXTOR M6 PRO SSD則為5年保固。為了提昇消費者的滿意度,也加入了故障品維修到府收送,而且是全程免運費,認真負責的態度,可看出經營品牌的決心。值得注意的是,PLEXTOR愛用者別忘了加入Plextor Elite VIP Club會員。會員的福利,除了不定期收到Plextor電子報,得知最新原廠訊息,還會不定期收到SSD軟體更新通知,可以讓固態硬碟保持在最新韌體狀態,即便不幸出現了故障,也可以線上進行SSD產品維修申請RMA,此外則還有參與討論區與參與客戶滿意度調查的功能。 我們這次拿到的PLEXTOR M6 PRO SSD系列256GB,其型號為PX-256M6Pro,韌體版本為1.02。PLEXTOR原廠,目前最新的韌體為2015/05/26推出的1.04。 這邊使用1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PLEXTOR PX-256M6Pro 256.0 GB。韌體版本為1.02,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也有支援DevSleep,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包括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也有提供資訊。 這邊使用7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36.7MB/Sec,寫入速度:478.1MB/Sec。測試結果,讀寫效能與官方標示規格差不多。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456.0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375.0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還在預期範圍之內。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4740.95。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14.24MB/Sec,寫入速度:449.90MB/Sec,總分達到了1184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讀寫效能保持非常平順!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47.676MB/Sec,寫入速度:484.127MB/Sec。 從Transfer Size設定為8192.0,讀取速度為546.588MB/Sec,寫入速度為464.823MB/Sec,這個表現相當不錯! 這邊安裝Plextool v1.1.5,啟動PlexTurbo 1.0,瞭解實際效能變化,進行效能的交叉比對,這樣就能進一步瞭解PlexTurbo 1.0的威力。 Plextool一直有在更新,PLEXTOR M6 PRO SSD初始附的版本是Plextool v1.1.5,內建PlexTurbo 1.0。這邊,若要把固態硬碟初始化,則可以使用SECURE FORMAT功能,至於韌體更新的話,若使用一切正常,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則不一定要進行韌體更新,避免更新過程之中,萬一出現斷電,或者系統不穩,導致韌體更新錯誤,有可能會造成無法存取固態硬碟,出現資料人間蒸發的狀況。至於,Plextool v1.1.5內建的PlexTurbo 1.0,這邊則是進行舊版的效能交叉測試,提供效能數據的比對,建議玩家安裝最新版,以取得最新的Plextool功能,可以得到更好的相容性與優化效能。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2030MB/Sec,寫入速度:3515MB/Sec。測試結果,整個讀寫效能呈現大幅度的成長。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457.8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447.6MB/Sec。這個測試結果,無法感受到效能的提升。 AJA System Test的話,DVCProHD 720p 1.0GB效能測試,只有讀取明顯變快,2048x1556 10-bit RGB 1.0GB效能測試,讀取與寫入都明顯變快。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17752.35。整體來說,只有讀取的速度,有明顯的效能提昇。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2186.22MB/Sec,寫入速度:2522.12MB/Sec,總分達到了13124分。所有的測試結果,皆呈現效能大幅度的提升。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990.391MB/Sec,寫入速度:482.416MB/Sec。整個測試結果,只有讀取的成績,有大幅提昇。 從Transfer Size設定為8192.0,讀取速度為3570.323MB/Sec,寫入速度為2751.463MB/Sec。整個測試結果,PlexTurbo 1.0有效能的提升讀寫效能。 這邊安裝Plextool v1.1.6,啟動PlexTurbo 2.0,瞭解實際效能變化,進行效能的交叉比對。值得注意的是,PlexTurbo 2.0之後版本,也能安裝獨立的加速軟體,更新版持續推出之中,目前最新版為2.2。截稿完成之後,目前已經推出了最新的Plextool v1.1.7,內建PlexTurbo 2.2。 這邊安裝Plextool v1.1.6,為PlexTurbo 2.0。由於提昇對於記憶體的快取容量,因此,理論上,PlexTurbo 2.0可以比PlexTurbo 1.0,還要能得到更快的存取速度。 AJA System Test的話,PlexTurbo 2.0,明顯比PlexTurbo 1.0還要更快!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37069.88。PlexTurbo 2.0的威力,明顯的展現出來。 在AS SSD Benchmark,PlexTurbo 2.0所帶來的存取效能提昇,非常的明顯。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6115.727MB/Sec,寫入速度:479.528MB/Sec。效能上面,並沒有很大的改變。 PlexTurbo 2.0,對於這個測試軟體,也是有明顯的讀寫效能提昇。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PLEXTOR M6 PRO SSD 256GB,看到PLEXTOR的用心,內外兼具,不僅外包裝盒質感很好,固態硬碟性能也不錯。 PLEXTOR M6 PRO SSD的話,市場價格蠻硬的,台北光華商場原價屋含稅報價,256GB:2,599元(PX-256M6Pro)、512GB:8,499元(PX-512M6Pro)與1TB:14,990元(PX-1TM6Pro)。 現在,若要購買一顆有用心的固態硬碟。若從品牌、機種、介面、效能、價格、用料、質感、軟體與服務各方面來看,要挑選一顆進階級SATA 6Gb/s介面SSD,很肯定的,PLEXTOR M6 PRO SSD絕對是優質的選擇。從PLEXTOR品牌對於儲存的專注,先前只做光碟機、燒錄器,現在只做固態硬碟,嚴選用料,選擇比較牢靠的控制器與快閃記憶體,自主研發韌體、應用程式與加速程式,相對的,在效能上也有較亮麗的表現,就連固態硬碟本體與外包裝,都非常講究,連產品的質感都不馬虎,還額外附贈NTI ECHO系統轉移軟體,以及NTI Backupip Now EZ備份軟體,加上嚴格的品質管制,產品出貨不是抽檢,採用的是全檢,確保新品都是可以過電工作,減少新品不良狀況的發生,提昇客戶的信賴。售後服務上面,PLEXTOR除了維修到府收送,提供完全免費的服務到家,PLEXTOR還有專屬的服務專線:(03)612-5203,專屬的SSD服務信箱:SSD.Support@goplextor.com,專屬的ODD服務信箱:ODD.Support@goplextor.com。 加上完整的固態硬碟產品線,主力新一代產品線,進階級產品有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M6 PRO SSD,入門級產品線則有M6S SSD,mSATA產品則有M6M SSD,M.2產品線則有M6G SSD與M6e SSD,不管是要便宜的入門款,效能較好的進階款,到了玩家級的PCIe SSD,多樣化的產品,不同市場定位的價格,充分滿足不同的需求。加上對於自身品牌的堅持,韌體、應用程式、加速程式不斷的更新,追求更好的效能,更全面的相容性。PLEXTOR的用心,值得肯定!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PLEXTOR M6 PRO SSD 256GB之後,讓我們看到了PLEXTOR對於固態硬碟的用心,優異的效能表現,加上完整的售後服務,相當值得信賴,無疑的這是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廠商名稱:PLEXTOR - 浦科特 -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612-5203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HGST TOURO Mobile 3TB外接硬碟實測開箱,超大容量USB 3.0外接硬碟報到!
想要把大量的影音檔案資料帶著走,1TB的USB硬碟空間根本不夠用。針對需要隨身攜帶大容量檔案的重度用戶,HGST推出了Touro Mobile系列的3TB行動硬碟。這款硬碟除了支援USB 3.0介面,可以快速傳輸資料,更搭載2.5吋3TB硬碟,讓使用者可以儲存更多檔案。 HGST USB硬碟主要有兩個系列,一個是搭載7200轉2.5吋硬碟的TOURO S,容量從500GB起跳,目前最大容量為1TB,另一個則是搭載5400轉2.5吋硬碟的TOURO Mobile,容量從500GB起跳,目前最大容量為3TB。這次要開箱的就是HGST TOURO Mobile 3TB USB 3.0外接硬碟。 編輯使用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檢測HGST TOURO Mobile 3TB USB 3.0硬碟的規格資訊。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這款外接硬碟搭載的是不是HGST自家的2.5吋硬碟,根據程式所偵測出,搭載的是WD的WD30NMRW-11YL9S4 3TB硬碟,不過這型號在WD官網並沒有搜尋到相關規格。查詢HGST可以發現,目前HGST沒有2.5吋的3TB硬碟,加上HGST已經是WD的子公司,因此改用WD的2.5吋3TB硬碟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根據程式偵測,這款硬碟的容量為3000.5GB,韌體版本01.01A01,硬碟轉速5400 RPM,傳輸模式為SATA 6Gb/s,支援S.M.A.R.T.,APM,NCQ功能。 此外接硬碟容量標示為3TB,HD Tune偵測為3000.6GB,實際可用空間為2794.5 GB,實際容量為2861425MB,格式化之後可用2861150MB。 剩下可使用的空間為2.72TB,並採用了 512 Byte的磁區進行格式化。 至於效能表現方面,編輯使用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進行測試。 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126.0MB/Sec,寫入速度:118.5MB/Sec。改用0Fill資料進行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127.9MB/Sec,寫入速度:120.2MB/Sec。 在HD Tune效能測試中,測得讀取速度為:平均值95.6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91.3MB/Sec。檔案效能測試選單裡面,使用500MB的小檔案來測試速度,結果顯示讀取速度:維持在120MB/Sec左右,寫入速度:維持在107MB/Sec左右。隨機存取選單成績則可看出,對於小檔案的傳輸表現,寫入速度比讀取速度稍微快一些,但差別不大。額外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與寫入速度也表現不錯,外圈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讀取120.829MB/s,寫入120.839MB/s的水準。 AJA System Test的話,讀寫測試結果在121MB/s~128MB之間。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281.88。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122.160MB/Sec,寫入速度:118.784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145.625MB/Sec,寫入速度為140.787MB/Sec。 HGST TOURO Mobile還附贈了Touro Cloud backup備份軟體,除了可以設定定期備份到USB硬碟外,也可以備份到Touro Cloud雲端儲存空間。現在註冊的話,可以享有3GB的免費儲存空間,讓您更方便儲存資料。但相較於市面上其他雲端空間,這樣的免費空間容量實在太小,實用性不高,若能針對選購外接硬碟的用戶,另外贈送更多容量的空間,才能提升這款外接硬碟的附加價值,吸引更多人購買。 目前2.5吋USB 3.0外接硬碟的主流容量為1TB,價格大約是在1790~1990元之間,3TB或4TB以上的產品則非常少,目前僅有WD MyPassport Ultra,市場行情約4750元, Seagate Backup Plus 4TB,市場行情約5299元,SAMSUNG M3 Portable 4TB,市場行情約5990元。而HGST TOURO MOBILE 3TB在PChome網路購物的報價則是4,699元,價格相較其他產品較為便宜一些,需要大容量外接硬碟的使用者可以考慮選購。 廠商名稱:HGST - 新加坡商昱科環球儲存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技術支援:0080-165-1647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